书摘:《从行动开始(与其花3小时想,不如花5分钟做。为你系统介绍在日本和美国广受欢迎的行为科学管理方法!)》-石田淳

自序

认为只要拥有坚强的意志,就能够比别人更加努力,就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感情,就能够成功,认为改变自己首先必须让自己变成一个意志坚强的人,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。也正因为你有这样的想法,所以你才一直都没有改变。

能够导出结果的只有“行动”。不管你有多么坚强的意志,如果没有行动的话仍然不会产生任何结果。反之,就算意志非常薄弱,但如果采取行动的话一样能够收获成功。明明只要将注意力都集中在简单的“行动”上就好了,可是你却将注意力集中在所谓抽象的“意志”上。

我们每个人都有“负面思考”的习惯,在这种习惯的影响下,我们总是把事情往坏的方向想,所以要想“凭借坚强的意志让事情走上正轨”是非常困难的。要记住,最重要的是结果,而能够导出结果的只有行动,与意志无关。

第一章你之所以难以改变的原因

在行动科学管理术的理论中,一切结果都是行动的积累。好的结果是好的行动不断重复带来的,而不断重复坏的行动只能带来坏的结果。所以,我们应该关注的不是“性格”和“态度”,而是“行动”。

一个打算戒烟的人一整天都没有吸烟,会认为自己的意志力很强,第二天他只吸了一根,却会立刻陷入“为什么我的意志力这么薄弱”的自责之中。

这种认知的偏差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,其他动物并没有。

向别人展示的不是你坚强的意志;同样的,你也没有必要对自己展示坚强的意志。你只要取得结果就够了。而要想取得结果,必不可少的是行动。

与很久之后不确定的结果相比,能够立刻得到的结果对人类的行动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。明知道吃蛋糕会增加体重却仍然打算吃蛋糕,也是因为同样的理由。增加体重是几天之后的事,甚至有可能所增加的体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。与之相比,“美味的满足”却是立刻而且确实能够获得的结果。所以人们才会选择吃蛋糕。

人类的思考从根本上就带有偏见,尤其是涉及“金钱”这个最应该理性对待的问题时,偏见会变得更加严重。

人类之所以不愿意接受确定的损失,是因为“不愿承认自己失败”。我们就是这样害怕失败。

据说每个人每天会出现700次自动思考。在这些思考之中有内容比较清晰的,也有意识模糊不清的,但基本上都是负面思考。也就是说,在你的大脑中每天会出现700条负面信息。

比如,你的邻居在街上与你擦肩而过但却没有打招呼。明明那个人只是没注意到你而已,但是你心里却会有“他是不是讨厌我啊?上个月我是不是得罪了他?”的想法……或者你在工作中只是出现了一点小问题,可你会想“哎呀,我又犯错误了。

我们要正确认识眼前的情况,然后设定好必须要做的事情。接着我们要思考什么是应该最先做的,按照先后顺序采取行动。如果出现问题,应该思考原因,然后正确应对。

人类是行动和意志不协调的麻烦的生物,那么我们作为“无法完全理性行动的人类”,要想为实现目标而改变自己,应该怎么做呢?如果还像以前一样企图凭意志的力量来控制自己,只会不断地失败。

当你想要实现某种目标,或者想要变成理想中的自己时,都应该把焦点放在“行动”上。只有行动起来,才会发现自己好的地方和坏的地方,以及应该改善的地方。至于改善的方案是否有效,是需要通过行动来进行判断的。

第二章戒除那些毁掉你人生的习惯

一个被“认知偏差”的臆想所束缚的人,在采取明确的行动之前,很容易产生许多乱七八糟的想法。

来说,“正念”就是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此刻,不被过去和未来所影响,只专注于眼前事物。

逃避一时的困难,将来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。虽然道理很简单,但是很多人却仍然选择眼前的安逸。就好像很多人明明有重要的工作要做,但却把时间都浪费在浏览网页上一样。

第三章小心你“深信不疑”的陷阱

不安、猜疑等负面情绪,都是由我们大脑中的自动化思考所引发的,是非理性思维的不断强化。这时候我们往往会失去冷静的判断力,在面对重要的问题时做出错误的选择。

当你在人际交往中受到刺激时,请冷静地回想一下当时的状况,然后试着分析当时对话的内容。如果你能够将那些对话都写在纸上冷静地阅读一下,就会发现其实“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”。

谁也无法回到过去,所以也无法消除那些不愉快的往事。但是,已经过去的事根本没有消除的必要,因为过去已经不存在了。不管是多么不愉快的事,它们都只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之中,而并非存在于现实之中。所以,沉浸于过去的人相当于被不存在的东西束缚住了。

只要将注意力集中在“现在”的“现实”之上,就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问题。甚至可以说,没有什么问题是这种方法不能解决的。反之,总是沉浸在过去之中的人,会经常出现许多问题。而且因为谁也无法回到过去,所以那些问题永远也无法得到解决。

不同的人对事物的认知方式存在差异,人们的认知大体可以分为“让自己感到轻松的认知”和“让自己感到辛苦的认知”两种。“让自己感到轻松的认知”建立在对眼前发生的事的冷静判断之上,而“让自己感到辛苦的认知”则是由对事实扭曲的认识和毫无根据的臆测所带来的。

总而言之,关键在于不要过分关注自己做不到的事。因为在我们的脑海中,一天浮现出700次的“自动化思考”几乎都是负面信息,而我们经常会将负面信息放大。

问题不在于“做不到”,而在于你“不肯原谅自己”。因为你不肯原谅自己,这种狭隘的态度会给你造成多余的压力,使你连本来能够做到的事情都做不到了。

开始”。你之所以一直无法改变,是因为你每次开始的时候都因为“认知偏差”而感觉自己“这次肯定也不行”。从今往后请原谅真实的自己,这样一来,你就可以对一切进行自我管理。

当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,应该只将意识集中在“眼前的事实”上,排除多余的印象、思考、喜恶,只接受其最真实的状态。这种方法被称为“正念”或者“ACT(Acceptance&CommitmentTherapy)”,在心理和精神医疗领域都很被重视。

找出客观的原因,用正确的认知来应对,然后通过多次乘车来达到“就算坐车也不会肚子疼”的状态时,你才能彻底从苦痛之中解脱出来。这就是认知行为疗法。

用“正念”法来进行自我管理,就是让自己彻底面对现实。或许会有人觉得这是非常难的,但实际上这是非常简单的,因为我们只要不考虑事实以外的事情就好。人类总是习惯于逃避事实,特别是在事实让人不愉快的时候。

关键在于,愤怒和不安等负面情绪有时候是完全与“现在”和“现实”无关的。只要冷静地想一下就会发现,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是因为对过去的后悔和对未来的担忧而产生的。所以,只要敢于正视这些负面的情绪,就会发现其实事实并没有那么可怕。当你感觉自己将要被负面情绪吞噬的时候,千万不要放任负面情绪,而应该将意识集中在“现实”和“现在”。

事实上,并没有人会故意去轻视别人,但没有采取充分的应对措施,的确会使人产生被轻视的感觉。这正是“认知偏差”的典型案例。

如果将自己愤怒的原因归结于外在因素,那么就说明你被周围的环境和他人的言行所左右了。

如果你不能凭借自己的行动来改变现状,那么就无法从负面的情绪中摆脱出来。人在一帆风顺的时候,一旦稍微遇到点不如意的事就很容易自暴自弃。但是,就这样彻底松开方向盘真的对吗?

不要因为过去的事情而懊悔,不要因为对未来的不安而畏缩不前,更不要因为周围的环境而心存怨恨。只有把握“现在”和“现实”,你的人生才会变得更加灿烂。

第四章从小习惯开始

自己的幸福度,毫无疑问是由自己决定的。

如果不能搞清楚“对自己来说什么是幸福”和“我想要变成什么样的人”,那么你只能感到不满和不幸。

“行动科学管理术”认为,无法取得理想结果的原因只有两点:1.不知道应该怎么做2.虽然知道应该怎么做,但不知道如何坚持

“行动科学管理术”为了让人们能够在无法立刻得到“好的结果”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坚持行动,专门设计了许多“报酬”,但是这些报酬最好不涉及金钱,就算涉及也最好不要涉及高价的东西。

为了将那些能够取得好结果的行动变成习惯,并且彻底摆脱导致坏结果的行动,褒奖和成就感是不可忽视的。

改变自己并不意味着否定现在的自己,而是让现在的自己得到成长。所以,请不要讨厌现在的自己。只有现在的自己,才能够取得进步。

绝对不能自暴自弃。一定要相信自己,放松心情开始行动。

改变现在的自己,并不是让你改变人格,而是努力让现在的自己变得更加优秀。但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,而应该循序渐进。

如果因为勉强自己而失败,会导致认知出现巨大的偏差,把自己逼入穷途末路。事实上,不管多大的失败都不能证明你这个人一无是处,但认知的偏差却会让你给自己贴上失败者的标签。如果这样的情况重复出现,那你的人生就真的完蛋了。

为了尽可能地减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压力,应该排除模糊不清的因素,使一切都“可视化”。不要总是思考那些模糊不清的内容。

所谓“实况转播”,简单来说就是“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用语言文字的形式在脑海中确认一遍”。通过将自己的行动读给自己听,可以完全排除过去和将来的干扰,将意识完全集中于现在。

每天都努力工作却总是看不到头的日子会使人产生巨大的压力。人们会对工作越来越厌倦并最终放弃。

第五章避开陷阱

很多人认为压力与发生的事情有直接的联系。但实际上并不是“发生事情→产生压力”,而是“发生事情→个人认知→产生压力”,人类对所发生事情的“认知”才是产生压力的主要因素。如果认知出现偏差,即便只是一些无谓的小事也会产生多余的负面情绪,导致产生巨大的压力。

“正念法”可以让你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“现在”和“现实”之上,排除过去和未来对你的干扰。只要时刻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“现在发生的事情”上,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就能够摘掉有色眼镜,不会使自己产生无谓的压力。

消除压力最重要的还是面对自我。与“行动科学管理术”类似的认知行为疗法也认为,不逃避压力,正视压力而采取行动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
困扰你的问题,并不是因为你的性格导致的,更不是毅力能够解决的。只有正视现实并且采取行动,才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门。

要想战胜眼前的诱惑,首先你必须充分了解“人类很难坚持做任何事”(也就是说不要责备自己无法坚持),然后专门制定一套能够帮助自己坚持下去的方法。

只有以自己为基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一点一点地改变,才能坚持行动。如果你真的想要改变自己,就不要被周围的价值观所左右,循序渐进地做自己想做的事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

不管面对多么困难的状况,都不要认为自己是个没用的人,因为这种想法是毫无意义的。自我贬低只会造成“认知偏差”。冷静客观地分析状况,寻找解决方法,然后实践这个方法,这样就能避免陷入毫无根据的“认知偏差”之中。不要冲动,保持理性。不要主观,保持客观。不要抽象,保持具体。

遇到问题的时候,只要从当事人视角转换到第三者视角,就能够调整心态,明白“现在应该做什么”。

绝对不要忘记,你想要实现什么目标,你想要变成什么样子,都是由现在的你决定的,而不是由世俗的价值观和流行的标准决定的。

人类总是背负着超出自己认知的思维负担,这会使人产生多余的思考。

坐禅也好,散步也好,甚至只是闭上眼睛也好。“现在,我要整理自己的感情,从“认知偏差”中摆脱出来,让意识回到现实。”只要这样想一想就足够了。在每天睡觉之前拿出5分钟来整理自己的感情,可以很好地减轻你的压力。如果不这样做,任凭由“认知偏差”产生的负面感情蔓延,那么你的未来恐怕也很难变好。

第六章认同自己

1.自己成功的经历:在此之前有过相同或者相似的成功经历。2.替代性经历:虽然自己没有经历过,但看别人成功,因此认为自己也能够成功。3.语言说服:即便自己对行动的成功毫无自信,但别人对你说“你能行”。4.情绪和生理的变化:由成就感和喜悦导致生理状态发生变化。当你想要做什么事的时候,可以利用上述四点来提高你的自我激励能力。

你之所以无法达成目标,想要改变却迟迟无法行动,就是因为你太过依赖“干劲”和“毅力”等抽象的东西。

如果感到不安却不去解决,自己总放不下心来。为了能够随心所欲地行动,为了能够变成更好的自己,为了构建出满意的人生,请多和自己交流沟通。

如果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时间,那么你既不能达成目标,也无法改变自己。请将杂乱无章的项目整理清楚,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必要的行动上吧。

我们既想达成目标,让自己变得更好,又想最大限度地享受现在的快乐,关键在于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。找不到平衡的人,很难实现理想的人生。

我们的情绪很容易出现波动,尽管我们知道应该以自己作为判断的基准,但遇到实际情况时还是可能产生“认知偏差”。在感情混乱的情况下,我们会在不经意间以世俗或他人为标准对事物进行判断,结果陷入与事实不符的臆想之中。如果对这种偏差置之不理,那么你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好的习惯都将失去意义,人生的道路也会朝着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。

首先,人类很容易产生“认知偏差”,而“认知偏差”会妨碍你达成目标和改变自己。其次,为了实现你的目标,成为理想中的自己,你需要的不是坚强的意志,而是从小做起的行动。因为这些内容我都已经反复强调过,想必大家应该都已经理解了。从今往后请不要再重复同样的错误,更加自信地改变自己的人生吧。最后我还有一个请求,那就是不要说“从明天开始”。

你能够不以世俗的价值观为基准,而以自己为基准改变自己的人生;你能够从小的行动开始,踏实地积累和坚持;你能够专注于现实和现在;你会对这样的自己感到喜悦,并给予褒奖。这样的你将无所不能,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自己。